從污到清:中水回用,環保與經濟的雙贏策略
日期:2024-08-16
編輯:長隆科技
閱讀量:
隨著環保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,企業污水排放量也受到嚴格限制。中水回用技術不僅實現了污水的再次利用,減少了企業污水的外排量,還可以有效地利用和節約淡水資源。因此,對于很多企業來說,“中水回用”是眾多企業提升產能和經濟效益、保護環境生態的不二之選。
什么是中水回用
“中水”一詞起源于日本,是相對于上水(給水)、下水(排水)而言的,是指潔凈程度介于給水與排水之間的水,可以再次使用到工業再生產以及日常的生活當中。中水回用技術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(污)水(沐浴、盥洗、洗衣、廚房、廁所等污水)集中處理后,達到一定的標準回用于小區的綠化澆灌、車輛沖洗、道路沖洗、家庭坐便器沖洗等,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。
中水回用的對象分市政雜用水、生活雜用水和工業用水。處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城市景觀和沖洗馬路、車輛、廁所及綠化,甚至消防。中水回用技術既減少了污水的外排量、減輕了城市排水系統的負荷,又可以有效地利用和節約淡水資源,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、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中水回用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在水資源極度匱乏的以色列、日本、新加坡等。這些國家在利用中水方面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。目前,我國中水回用也已形成一定規模,在一、二線城市,尤其是北方一些嚴重缺水城市,中水回用工程已經相當普遍。
中水回用技術有哪些?
中水回用的處理技術按其機理可分為物化處理法、生物處理法和膜處理法等。通常回用技術需多種污水處理技術的合理組合,即各種水處理方法結合起來深度處理污水,這是因為單一的某種水處理方法一般很難達到回用水水質的要求。目前,中水回用技術的污水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:
1.物化處理法(前端預處理技術)
物化處理法主要適用于水質污染較輕并且規模較小的中水工程當中,例如污染程度普通的輕工業,對于重污染企業則不適用。
物化處理法是通過使用物理、化學技術來達到處理目的,比方說混凝沉淀、活性炭吸附等。同時物化處理法技術可以使大部分的懸浮顆粒物沉降下來,改善水的色度以及濁度。
2生物處理法(中端降COD/總氮/總磷技術)
生物處理法是目前中水回用處理技術中常用的方法。生物處理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機物,通過微生物來吸附以及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機物。
生物處理法主要設備裝置有生物接觸氧化池和曝氣生物過濾池等,具有出水水質穩定、運行花費低、還有耐沖擊負荷等特點。
然而此方法也有局限性,例如在含劇毒性物質或者重金屬、高鹽的污水中效果就不明顯。
3膜處理法(末端深度處理技術)
膜處理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,是現今中水回用中的新型處理技術,其中包括膜生物反應器(MBR)、超濾膜設備、納濾膜設備以及反滲透設備。
MBR主要特點是以生物處理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,作為膜處理技術中的關鍵設備,MBR分離組件具有占地面積小、過濾精度高等明顯優勢,有效地保證了出水水質,而且可實現自動控制。
中水回用技術怎么應用到具體項目?
如何將中水回用技術應用到具體項目?首先,確認目標污染物和處理效果和標準,選擇合適的技術組合,通過小試/中試實驗驗證處理效果,優化組合,計算成本,最終得到綜合成本最低的方案。
四、案例介紹